一、巡视前的准备工作
巡视前,护士应对老年医学科病房内的患者情况有所了解,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护理需求等。
设定明确的巡视目标,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反应、心理状态、保护性约束情况、皮肤情况等,以确保巡视的有效性。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要重点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情况。
输液情况:对于正在输液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渗出或疼痛等,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确保输液安全。
皮肤状况: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等问题。护士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观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等情况。
管路情况:对于有管路的患者,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要检查管路固定是否稳妥、引流是否通畅、有无脱管隐患等。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肢体血液循环是否正常,皮肤是否有破损,约束松紧是否适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老年患者活动情况:注意观察活动中的患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跌倒高风险的患者在行走时穿着是否适当,是否使用助行器,是否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等。患者参加的活动项目是否适合自己,避免过度活动而受伤。
必须做到有效巡视:患者卧床休息时,护士应走到患者床边,看清患者的脸色及呼吸情况(可通过观察患者胸廓或腹部起伏判断呼吸)。对于有躯体合并症的患者,要特别留心加强观察,防止出现猝死。如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异常体征、或有不适主诉等,首先进行初步紧急处理,并通知医生协助进一步处置,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交接班。
与患者沟通: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巡视中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安抚、包括必要的解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与家属沟通:及时与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护理需求等,让家属参与患者的健康管理。
老年病房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舒适度。
(一)环境卫生:查看病房内的卫生状况,包括床铺是否整洁、地面是否清洁、垃圾是否及时清理等,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
(二)温湿度: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维持老年患者体内水分平衡,避免因湿度过低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或因湿度过高引发呼吸道疾病。注意病房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长时间封闭导致温湿度失衡。所以在巡视中要注意观察病房内的温度、湿度,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温湿度进行适当调节。
(三)设施设备:检查活动大厅、病房(包括卫生间)、配餐室等场所的火灾隐患、检查电器插销是否完好,防止漏电、短路,防止老年人触电及发生火灾。检查病房内设施设备的完好情况,如床桌椅是否牢固、电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详细记录: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患者需求等信息,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从而有效控制跌倒、外走、自杀、自伤、导管脱落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病房巡视记录应在巡视后据实记录,严禁提前记录。
汇报异常:如发现患者病情有异常变化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需立即向医生及相关部门汇报,并协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科普人员简介 邓国琴/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