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天气:
  • 工作日急救电话:0835-5895042
  • 24小时急救电话:13551585969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诊疗中心电话:13882444393
  • 高血压患者的全方位护理指南

    2024-12-24 11:13:57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同时会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上的压力。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内容,高血压的定义为:成人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达到或超过以下任一标准,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

    家庭自测血压:平均收缩压≥135mmHg,或平均舒张压≥85 mmHg(需连续5~7天在家规范测量血压后取平均值)

    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80mmHg;或者白天(清醒状态)平均收缩压≥135mmHg,或平均舒张压≥85mmHg;或者夜间(睡眠状态)平均收缩压≥120mmHg(另有说法为≥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70mmHg。

    高血压的分级是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进行的,旨在更好地确定治疗的紧迫性和强度,具体分级如下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 mmHg,此级别高血压较为常见,相对容易控制,但如果不加以管理,可能会逐渐发展;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 mmHg;此级别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此级别高血压可能导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如心脏肥大、肾功能衰竭等,需要立即就医,接受紧急治疗。常见的可能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有心室泵出的血液增多、速度增快,如剧烈运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动脉的弹性或通畅性降低,如动脉粥样硬化时,此时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管中血液增多,如肾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高盐饮食等,都会导致血管内血液量增加。

    高血压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又称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血压升高是某一疾病的一种表现,这部分仅占高血压的5%,只要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病,血压有望降至正常。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头痛。血压高早期无明显症状,有不典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部不适等。随着高血压病程延长,导致患者器官损害如心、脑、肾等,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延迟,仅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一、 运动护理





    01  运动方法


    1.运动步骤包括热身运动、有氧运动及恢复运动。一般一周运动3~4次,一次30~45分钟。

    热身运动:可选择散步、伸展操、打太极等,约510分钟。这些热身运动能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约2030 分钟。对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或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运动量。这些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恢复运动:如散步、调节呼吸运动等,约10分钟。恢复运动有助于缓和运动后的心率,减少身体的疲劳感。

    2.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间20-30分钟,以微微汗出、不觉得劳累为度。推荐运动有慢跑、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样,热身运动可选择散步、伸展操、打太极等,约5-10分钟;有氧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约20-30分钟;恢复运动可选择散步、调节呼吸运动等,约10分钟。

    02  注意事项


    1.忌太强太累或运动过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2.运动的最小心率为70%*(200-年龄),最大心率为84%*(200-年龄)。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己的心率,确保心率在安全范围内。

    3.运动前血压高于160/100mmHg应降压稳定后再进行户外运动。如果运动前血压过高,进行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宜选择黄昏时进行运动。黄昏时分,气温较为适宜,身体的状态也相对较好,此时进行运动可以减少对身体的负担。

    5.注意穿舒适吸汗的衣服,穿运动鞋。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能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不适,降低受伤的风险。

    6.运动时不要空腹,饭后2小时为宜。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洗澡,休息半小时后再洗。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而饭后立即运动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运动后立刻洗澡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因此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洗澡。

    7.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不要到马路等危险区域。生病或不舒服、饭后1小时内、空腹时(易低血糖)不运动,运动不可忽然停止。运动中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夏天避免中午太阳最毒时运动,冬天注意保暖防止中风。安全的运动场所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在身体不适或特定情况下避免运动,以及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异常情况,能确保运动的安全有效。

    二、日常护理   




    01生活习惯


         

    1.少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不高于5克,控制味精、酱油、腌制品、零食等摄入。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同时,减少味精、酱油等调味品以及腌制品、零食中的隐形盐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2.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24kg/㎡、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内。高血压的患者应该要通过增加运动,坚持锻炼,并且控制饮食来控制体重。不赞成进行过分剧烈的运动,可以尝试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三到五次,每次持续三十分钟左右,运动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的选择,包括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都可以,做家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运动的效果,并且应该要长期坚持,还需要在饮食上避免一些过分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粗粮。

    3.多运动,每周坚持5-7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高血压适合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如散步、慢跑、上下楼梯、慢速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及静息抬腿、蹲起、仰卧起坐等抗阻力运动,但要适量,一般心率不能超过120次/分钟。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主要有散步,散步一般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为十五到五十分钟为宜,每天一到两次,速度可按个人身体状况而定;慢跑或长跑,这类运动比较激烈,适用于轻症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到120到136次,要使血压平稳下降,要坚持长期锻炼,能使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高血压患者可按自身情况把跑步时间逐渐增加,以十五到三十分钟为宜,速度一定要慢,切记不要快跑;在运动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太极拳、太极剑,或者是步行的健身法、八段锦,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4.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均衡,少吃油炸食物、动物肥肉等,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增加豆类、粗粮摄入。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主要是以控制进食量、少盐、少脂肪、戒烟限酒以及必要时补充营养物质等。每天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钾盐,从而辅助的降血压。

    5.保持良好心态,规律起居,学会释放精神压力。得了高血压的患者很多时候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同时波动幅度有可能也比较大,为了平稳血压,应该保持平稳的心情。规律起居、保持良好心态,学会释放精神压力,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6.穿衣要柔软、宽松,避免久坐,适当活动。穿衣要柔软、宽松以免血压波动;避免久坐,适当活动,如做瑜伽、太极拳、慢跑、爬山、游泳、跳绳等,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7.全面体检,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按时吃药,避免随意、突然停药。全面体检以评估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应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以便安全、合理用药,避免肝、肾等脏器损害;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按时吃药,避免随意、突然停药。


    02起居方面


     

    1.保证良好睡眠,不要熬夜。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保证6到8个小时的连续的优质的睡眠状态,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2.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天摄入钠盐量建议不超过6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戒酒。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g盐,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可以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高钙和含钾食物,水果尽量选择糖分低、热量低的。同时摄入足够量的优质的蛋白。戒烟限酒能降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

    3.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最好将BMI控制在21~24之间。高血压患者应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24kg/㎡、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内,能有效预防高血压。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压力过大。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得了高血压的患者很多时候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同时波动幅度有可能也比较大,为了平稳血压,应该保持平稳的心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是指在血压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一般每周4~7次,时间每次30~6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三、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悲伤或者愤怒。解释高血压与中风、心肌梗塞等关系,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高血压与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密切相关,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血管壁长时间超出正常压力,就有可能会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高血压病与心肌梗死也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好,血管动脉弹性会损伤,动脉硬化血管会变得僵硬会长斑块,同时会增加中风、心肌梗塞,包括心衰的风险。通过向患者解释这些关系,可以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只要积极治疗,控制好血压,就可以降低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遵循理解病情、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掌握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援助。护士要以真诚的情感为病人服务,在处理有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主动同病人商量,征求病人的意见。经常与患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了解病人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准确掌握病情。进行思想交流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环境、时间、地点,创造和谐的气氛,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病情和心境。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对沉默寡言者要善于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不使病人过于激动,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3.指导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家属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患者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高血压患者要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精神生活,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增加激素的分泌,促进小动脉痉挛收缩而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各种强烈的或长期的精神打击或刺激。家属应定期为患者监测血压,患者要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四、饮食护理





    (一)控制进食量

     将BMI控制在<24,这有助于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能够有效控制体重,从而对血压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二)少盐

     1.盐的摄入量降低到每天6g以下。减少烹饪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宜超过六克。烹饪时可以使用其他调味品增加味道,如醋、姜、蒜等,还可以使用限盐勺等器具控制用盐量,或者用普通啤酒瓶盖进行测量,平装满一盖相当于5克到6克食盐。同时,要避免高盐食品,如咸菜、榨菜、腊肉、火腿肠等,少吃腌制的食物,如腌鱼、腊肉、酱菜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盐量很高,容易导致摄入的盐量超标。另外,要注意食物中的含钠量,有些食物虽然没有添加食盐,但含有一定的钠元素,比如味精、挂面等,在烹饪时要尽量少放。

     2.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和肥肉。选择低钠食物,在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标签,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如低钠盐。

    (三)限糖

     血压高的患者能吃糖,但需要控制摄入量。糖摄入过多会转化为脂肪,增加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风险,还会转化为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长期高血压患者,更应控制糖的摄入量。高血压病人吃糖并非绝对禁忌,但要尽量限制糖的摄入,可多吃一些含糖量少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等。

    (四)戒烟限酒

     必须戒烟,吸烟会对血管造成不利影响。

     饮酒需适度。适当补充钾盐,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如香蕉、土豆、豆腐等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促进钠盐排出。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叶酸制剂。

    (五)少吃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可能会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辛辣食品。

    (六)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精肉、海带、苹果、香蕉、橙子及绿色蔬菜。钾盐对于高血压患者有辅助帮助降压的作用,增加钾盐的摄入对心脏是一种保护,可以稳定心脏细胞,减少心律失常,促进钠盐排出,有助于管理血压。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酸牛奶等,对心血管都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每天可适量进食干果、鸡蛋、牛奶。不宜饮浓茶及咖啡。

     护理人员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要执行各项护理措施,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同时,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组建由内科、外科、护理、营养、心理等多学科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密切配合实施,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总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维度策略,重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发挥护理人员的关键作用,加强多学科合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和医疗成本。


    (供稿: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二科 王忠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