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所能承受的压力一旦超过阈值,就容易诱发各种精神疾病。此类疾病有别于躯体的病痛,它如同梦魇一般,严重危及人类的心理健康甚至生命,成为21世纪的慢病之一。部分患者因药物使用问题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让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发生不良的结局。此时患者及家属肯定有很多的困惑:在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用药方面有哪些注意要点?为此,我们将科普一下有关精神疾病类用药的注意事项。
1.精神病患者拒绝服药,家属要耐心劝服。很多精神病人在犯病的时候自知力降低,会不承认自己有病,此时家属需要耐心劝服,可找病人最信任的人来劝说。劝说时注意不要说“你有精神病应该服药”之类的话,应该尽量换另一种说法。有些病人不听劝说,拒服一切药物,此时可将无味的药(氯氮平、氟哌定醇等,注意部分缓释片和控释片除外)搅拌在饭菜里。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方法不宜用于被害妄想的病人,因为这样做一旦被病人发现,则会使其更加怀疑有人在饭菜里放毒而不肯进食。若以上办法均无法让病人把药物服下时,则应请医生把药物改为肌注等其他用药方式。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病人一般就都肯服药了。
2.加强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精神病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加强病人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家属及社会要多理解,多安慰,多鼓励患者,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用药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切断影响患者服药的所谓病友分享或医疗营销号的胡乱宣传渠道。
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和家属应该建立起对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科学认识,而非谈药色变。“是药三分毒”,抗精神病药物也不例外。有些患者因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这一点有必要予以解释:服药后仅有嗜睡、流涎、便秘、肥胖是较常见的,不需特别治疗,必要时向医生咨询后处理。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症状,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或减少服药剂量,经用药治疗便很快会好转。我们主张病人在恢复期维持治疗期间,一定要定期来院复诊,并作相关病情体检,以便于医师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这样病人也乐于坚持服药。对服用氯氮平、碳酸锂等药品患者还应定期回医院检查血常规及血锂浓度。患者及家属在药房取药时也一定要耐心听取药师的用药交代,有助于避免或对应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伤害。
4.遵医嘱用药。家属一定要遵照医嘱督促病人用药,不能自行增减或不规则服药。随意停药可以导致病情复发,突然的药物剂量或使用方法改变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大的不良反应,甚至是加重病情。
5. 需要提防精神病病人假服药。由于多数的精神病人都会抗拒用药,在护理人员或监护者不注意的时候会逃避服药。监护者应看着病人把药服下,方可离开,必要时还要检查病人的口腔(舌下或牙缝),以防病人将药藏起,储积后一次服用而达到自杀的目的。
6. 应该严格遵医嘱、药品说明书及药师交代使用药品。患者应摈弃凭自我感觉服药的错误认知,而应仔细听从医师用药叮嘱和药师的用药交代,必要时,可以向医院的“药学门诊”求助,或借助药房公众号、微信号、电话等联系工具向医生或药师再次确认用药事宜。在用药期间,需注意说明书中关于“缓释片”、“控释片”等制剂的使用描述,这些制剂大部分是不能掰开、捣碎或咀嚼服用的,“胶囊”制剂不能打开囊壳倒出药物服用,使用“口腔崩解片”时需药片在口腔中自然崩解。部分药品要注意用药时间和条件,例如餐中、餐前或是餐后,睡前或是晨时等等。另外需注意患者服药后的身体情况。
7. 避免传统认知产生用药的心理负担。有些患者及家属认为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较大,甚至担心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多了脑子会变呆,影响肝、肾功能有损健康,或上瘾一辈子戒不掉。其实,患者和家属不用对疾病和药物想象的过于恐怖,这些担心即缺乏科学依据又没必要,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证实药物会导致患者有发生痴呆的趋向。此外,坚持维持量用药对恢复期病人的服药护理,重点在于不断加强病人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一般来说,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坚持服药2-3年。很多患者出院后往往服一段时间的药就自行停药,其原因就是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其实不然。
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希望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因此,作为患者一定要相信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技能和医者仁心的诊疗态度,建立好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正确的方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沉着和科学的应对各种用药问题。
(供稿: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药学部 何磊)